跳至主要內容

你有时会觉得就是不想做事?就是学不进去吗? 我们曾看到这样一种说法:「说到底是因为你的渴望不够强烈、动机不够强大,不然自制力、意志力、自律之类的都是自然而然的事。」这是真的吗?

你有时会觉得就是不想做事?就是学不进去吗? 我们曾看到这样一种说法:「说到底是因为你的渴望不够强烈、动机不够强大,不然自制力、意志力、自律之类的都是自然而然的事。」这是真的吗? 1、心理学上的研究表明并不是动机强度越强,做事的效率越高,我们所想象的二者函数关系是正比,但其实是倒U形的,是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,对具体的事情来说,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。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,而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,对行为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,如学习的动机太强,急于求成会产生焦虑和紧张,干扰了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,使学习效率降低。 2、不过需要明确的一点是,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并不是一概而论的,越是容易的任务,最佳动机水平越高;越是困难的任务,较低的动机水平,反而会带来好的结果。 这大概是因为在面对一个具体的任务时,你会评估它与自己目前水平之间的差距,差距越大,你越会觉得如履薄冰,而过强的动机,会放大你的这种恐惧。 但容易的任务不同,你知道自己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极高,自然是动机越强,越会立刻去做。 所以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越是对自己重要的事情,越是会被各种莫名其妙的思绪拉扯着,但就是难以开始,人在遇到性命攸关的危险时,比如一只老虎或一杆枪,特别害怕,反而很可能走不动路,你能说他活下去的动机不够强吗? 应该反而是过于强了,才会腿软! 3、我们常常会觉得努力学习、认真工作是会很累的,但其实更累的是思虑过重。并不是只有行为才会占据你的认知资源,想法也会,想太多的人、每天在心里跟自己打架的人,从早到晚,数百个回合难以分出胜负的人是最累的。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「内耗」! 你想做成一件事,要解决的不仅仅是任务本身的各种困难,你还要跟自己的想法作斗争,而即使积极向上的、信心百倍的那部分想法赢了,对于达成目标本身,也并无多少实质性的帮助。 你在自我博弈中花的时间越久,你越痛苦,你越会失去勇气,你真正努力的时间越少! 4、说到这里,我们把表象背后的原理分析得差不多了,知道了为什么,解决的方法也就基本明晰了。 《士兵突击》中的吴哲,口头禅是「平常心,平常心」,但平常心不是人人都能有的,很明显我们无法直接改变自己对终极目标的动机强度,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执行小任务时的态度,以及专注于做事本身,来从自己设置的障碍中暂时逃脱。 那具体应该如何转变思路呢? 如果你对你所使用的方法、所要做的事情总是高要求、高标准,那么你会动弹不得,比如写论文,你太想写出好的句子,就会怎么写都觉得词不达意,怎么做都不对。 其实你只要把眼下「所知的」、「真实朴素的句子」写出来就好了,你之前总是写得成,你现在也能写出来。 在做事的过程中,你需要把大目标拆解成小任务,然后将对小任务的主观标准,降到合适的水平,那么,对大目标的强烈的动机强度,便不会再阻碍你的行为。 另外,做事本身并不仅仅是实现目标的手段,也是帮助你从焦虑中逃脱的有效方法。 当努力的行为充分占据了你的认知资源,自我怀疑的想法便没有容身之所,这是摆脱过高的动机强度带来的恐惧的最为关键之处。

留言

此網誌的熱門文章

“知识改变命运,行动改变命运。”——约翰·C·迪维斯 书本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有价值。学到的技能如果不用心实践,就是纸上谈兵。

  心怡 @alrsasaalfdea · 21小时 “知识改变命运,行动改变命运。”——约翰·C·迪维斯 书本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有价值。学到的技能如果不用心实践,就是纸上谈兵。

让你摆脱尬聊的8个实用聊天技巧

让你摆脱尬聊的8个实用聊天技巧 让你摆脱尬聊的8个实用聊天技巧 1、沟通避免戳他人痛处 「 胖子面前不谈肥,东施面前不提丑 」,比如一个体重只有85斤的女生在一个体重超过130斤的女孩子面前说自己又长胖了,就有点过头了。 在正常聊天中,不要谈论别人不如你的地方,尤其还是用抱怨的语气。 2、拒绝「说教式」聊天 日常交流大部分是一种情绪上的沟通,并不是为了听对方给自己「上课」,说教式聊天就像是以一种上帝视角来评价每一个人。 身边总会有以「明白人」姿态来教育我们的人,甚至有时候我们也会不小心成为这样的人,但无论对谁,这种沟通方式都是错误的,讲道理是要分时候的。 3、拒绝「鲁豫式尬聊」 鲁豫经典尬聊语录,「真的吗?我不信」,这句话放在任何一个场合里都能让聊天氛围瞬间冷到0度以下。 通常当有人和你分享一件事,你应该先试着揣摩一下对方现在的心理,是需要你安慰还是需要你夸赞,如果不小心脱出而出「真的吗?我不信」,一定要赶紧补一句「你真的太棒了」,说对方可能想听的话,而不是自己潜意识想要表达的内容。 4、不做「出头鸟」 大部分人都崇拜牛人,但是永远不会希望自己身边的人比自己优秀 ,相反对于那些并不那么突出的人,反而更愿意亲近,因为可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。 也就是说,你可以认为自己很聪明,但是不要让别人觉得你很聪明。 回想下读书时的班级第一,其实没几个知心朋友,一群朋友中,最优秀的那个往往是最容易被孤立的,而那些在职场中爱表现自己的人,大概率会被大家排挤。 社交是为了获取信息或者进行情感联结,而不是为了比较,过于锋芒毕露,只会招人厌烦,失去平等交流的资格。 5、扮演好「聆听者」的角色 聆听是有效聊天的前提,因为懂得聆听会让对方更加信赖你,从而在心里默认你是他的知心人,但如果有人找你倾诉,你却没有给予正确的回复,只会让对方更加不快。 一个合格的「聆听者」需要做到: ●做一个配角 听对方说,不要「抢戏」,别人在倾诉时,想达到的是情绪宣泄,而不是想听你长篇大论,比如对方表达难过情绪,而你一副看淡一切的长者态度,只会让聊天陷入尴尬境地。 ●观察对方感受和需求 了解对方和你沟通是单纯为了宣泄还是希望得到回应,注意对方倾诉时的心理状态, 从而做出正确的回应,比如认可、鼓励或者安慰。 ●适当给予反馈 在聊天过程中,眼神、肢体或者语言的简单反馈,都是回应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