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本对我本人影响非常巨大的书——《少有人走的路》(The Road Less Traveled)
作者:斯科特·派克(M. Scott Peck)
我个人现在的人生哲学,基本上是以这本书为基础。书中的一些主要观点,如今早已成为我思想的基本组成部分。
这本书给我的教益,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。
1、教会我如何去面对和处理人生当中的各种问题和痛苦。
虽然我很早就明白,对于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命运要淡然接受,但派克博士的见解显然更具体、更具操作性和积极性。
他提出的处理人生中各种问题的四项基本纪律:延迟享受、承担责任、直面真实和保持平衡,正是我在此后多年处理自己人生当中各种问题的圭臬,尽管有时这样做需要极大的勇气。
不过正如他在书里提到的,一旦认识到这些问题,并借助这些纪律去处理它们,这些问题就不再是问题。而自己的自我、人格和自信,也就在处理这一个个的问题当中得到成长。
也正是这样,我感到自己在经历了许多磨难与挫折之后,仍然能够有自觉还算健康和完整的心态,并且对于人生发现越来越多的兴致和乐趣,哪怕前面仍然有很多挑战在等待,哪怕周边还是有那么多让人恼怒的事情发生。
2、教会我认识爱的本质,知道爱不是单纯一种情感,也不是依赖,而是一种促成自我和他人的精神和人格不断成长的意志,并且教会我如何去平衡爱的感情方面与意志方面。
这方面的见解是我在处理所有人际关系的基本指针,并且根据我自己的实践证明,Scott Peck的见解是非常深刻且有效的。
3、让我确立对于信仰的恰当认识。
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我纠结于要不要成为一名宗教信徒。
我当时原有的知识无法帮我认识生活当中精神层面的问题,而此前与一些宗教信徒的接触让我也发现,成为教徒并不能让所有问题自行消失。
这个世界上充斥着太多自以为是的这样或那样的教徒,宣传着似是而非的教条。
在我看来,信仰本质上是个人的心路历程,只能在自己的思索和实践中慢慢地去求证和形成。而这个世界已经如此丰富多彩和生机勃勃,我并不向往死后“流着奶和蜜”的天国。
尽管如此,我仍然保持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关注,并且对Scott Peck所描述的精神成长的第四阶段深感兴趣。
以下是Scott Peck对精神成长的四个阶段的划分:
第一阶段,是完全自我的阶段。
典型者是两三岁之前的小孩,而有些人则终生没有超出这个阶段;
第二阶段,是盲目信仰权威,将世界简单地划分为善与恶的阶段。
典型者如稍大一些,以父母为最高权威的孩子;生活中常见的盲目信仰权威的“好”公民;对“上帝”坚信不移、对“信仰”从不质疑的虔诚者。
第三阶段,是“科学怀疑主义”阶段。
这一阶段的人不会不加质疑地相信,而只是在被合乎逻辑地说服之时才相信,但是对精神性和超自然性的力量持怀疑态度。
第四阶段,是开始享受自然与存在的神秘与美的阶段。
这些人虽然非常理性,却能够领略自然与存在中更大的意象。对于善与恶、仁慈与宽恕、热情和爱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力。
Scott Peck认为,第四阶段是人所能达到的最高精神境界,并认为自己处于这一阶段。
“在心智成熟的道路上,所有走在最前面的人,所有走得最远的人,都会感受到孤独。
而大多数人只渴望成熟,却丝毫不愿意有任何孤独,他们缺乏忍受孤独的能力,却渴望拥有成年人的自信。”
这本书的名称之所以叫《少有人走的路》,是因为心灵成长或心智成熟这条路太难了,真正能做到的人微乎其微。
心智成熟之旅,则正是这本书的副标题。
前两章的内容,建议大家细读。
留言
發佈留言